第一百一十一章 据雄关扫蔽而自珍,蔑诸夷妄自而尊大-《这个始皇真牛逼》


    第(2/3)页

    问题是,那密折唯一知情人已经被陛下关入死牢之中!

    这天下如今还知晓密折上名单的人,就只有陛下了啊!

    王翦也是眼皮直跳,陛下,这太狠了!

    未知往往才是最恐怖的,身在朝局,又有几人真正能过出于淤泥而不染尘埃?

    如此以来,哪怕那些不在名单之人,也会人人自危啊!

    “开宴。”

    嬴政从新坐回了自己的王座上,声音冷淡道。

    “陛下有旨,开宴。”

    一名内侍再次高声喝道。

    很快再次进来一群内侍,将桌子上的玉盘撤了下去,然后换上了一盘盘佳肴美酒。

    满朝文武战战兢兢,心情如同走马观灯一般,复杂万分。

    刚刚只不过是陛下借机敲打众臣,如今宴会才真正开始。

    “第一爵,当敬护国公王翦,富平王氏,满门忠烈,代代虎将,为帝国立下无数功勋。”

    嬴政高高举起手中的金樽,对着王翦,脸色温和不少道。

    “敬,护国公。”

    下面文武群臣此时此刻仍旧惊魂未定,哪里还敢有丝毫懈怠,连忙端起面前的酒爵,对着王翦喝道。

    虚荣之心,人皆有之。

    无论王翦生性如何谨慎,终究难以免俗。

    天下殊荣,自己这一生数不胜数。

    即便如此,此时的他仍旧难掩心中豪情,端起酒爵对着嬴政遥相敬道:“老臣,谢陛下厚爱。”

    君臣各自满饮一爵,然后各自放下酒爵。

    一旁侍奉的内侍,十分有眼色的再次拿起一个大勺子,在斝〔读jia三声,装酒器具,圆口三足〕中舀了一勺子,盛满酒爵。

    “这第二爵,敬诸卿,日起而作,日落而息,为帝国付出毕生心血,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嬴政颇为耐人寻味,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不少人的脸色有些窘迫,当然大多数久经朝堂的人,都神态自若。

    “敬陛下。”

    所有人一同举杯,对着嬴政道。

    “这第三爵,当敬国之锐士,没有他们奋勇杀敌,没有他们开疆扩土,就没有帝国无上荣光。”

    嬴政再次端起金樽,声音如图滚雷,落入众臣的耳旁,轰隆作响。

    “敬,锐士。”

    文武大臣再次举杯齐声喝道。

    “宣召。”

    嬴政放下金樽,随口道。

    “奉天承运,始皇帝诏曰,护国公王翦,纵横疆场,所向披靡。三代为将,侍奉四君。天资卓越,威震当代。”

    “敕封护国公王翦为帝国军事学院第一任副院长,为帝国授业育才,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那名内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当众宣读道。

    王翦立刻站了起来,步履稳健的走了出来,跪了下去道:“老臣愿为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愿为辅佐陛下成就千秋之伟业,老臣领旨谢恩。”

    内侍走了下去,将圣旨放在了高举双手的王翦手上。

    “护国公,快快请起。”

    嬴政笑了笑,挥了挥手道。

    内侍十分有眼力见的扶起了王翦道:“国公爷,您慢点。”

    “多谢。”

    王翦对内侍道了一声谢,然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席位。

    “今日虽是国宴,但也有几桩要事要让诸卿议一议。”

    嬴政自顾自说,看着满朝文武道。

    “请陛下明示。”

    众人齐声高喝道。

    “其一,盐,铁,纸,煤已渐入正轨,帝国商铺行专营之权,已全部就绪,只待奉常卿挑选良道吉日,既能开张运营。”

    “其二,大秦帝国现今人丁三千七百余万,然帝国之广。处处可见荒地,当如何鼓励民众多子多福?壮大帝国人丁之数?”

    “其三,帝国海军战船已在南疆延海打造,海军需要多少人?谁又可堪大任?”

    “其四,男丁十八则需另行立户,朝廷给予十亩之地为永业之田,敢有私贩者死罪不赦。各地多余良田则需编策,划为朝廷所有,可租聘田丁耕种,五十取一,为租地之税。”

    “其五,楚人治楚,燕人治燕,是天下一统之临时之策,今天下一统已有十数年,今四海归一,没有什么楚人,齐人,燕人,赵人,韩人,魏人之分,这九州天下只有秦人。”

    “不以出身论英雄,皆以才能问成败。大秦帝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朕欲在咸阳开启恩科,广纳天下良才俊杰,为帝国效力。凡大秦之民,不论出身跟脚,凡有治国安邦之才学,皆可委以重任。”

    嬴政说完,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众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这滔滔大势,不可逆转!

    想要保住权势,只有不断修身齐学,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陛下纸与煤乃朝廷秘技,专营无碍。但盐铁牵扯甚广,许多商贾权贵之家皆大量持有矿山,且铁器乃国之重器,岂能贩卖?”

    冯去疾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应该率先发声。

    嬴政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宦者丞。

    宦者丞当即心领会神,大声喝道:“抬上来。”

    很快就有几名内侍抬着一盘盘雪白的盐走了进来,还有一些内侍,拿着稀奇古怪的铁制工具,让所有人面面相觑。

    每个人都分到一些铁制工具和雪白精盐。

    “这精盐经过提纯,不但品相奇佳,而且味道纯正,绝非市面那些苦涩之盐所能比拟的。”

    “铁锹,镰刀,铁叉,铁犁,掐刀,短镢,簸箕,扬掀,铁耙,铁耖,皆应用于农具,可以大大增加生产,减少百姓之负担。”

    “这是络车由手摇缫车改进而来,有丝籰专司收丝之能,无需手拨,只需用脚踩一踩,大大提升了纺织效率。从此大秦女子农忙过后,也能以此贴补家用。”

    宦者丞把陛下教自己的话,全都复述了一遍,细心解释道。

    随着各种工具在宦者丞解释功用之后,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嘴巴都长的老大,呆若木鸡。

    这些东西,可都是划时代,哪怕鲁班在世,鬼斧神工之作,也不过如此吧?

    “诸位爱卿可还有疑问?”

    嬴政看着鸦雀无声的大殿,轻声问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不俯首,哪里还能说出半个不字出来。

    “帝国商铺一出,必将风靡天下,应当划归谁统辖?”

    嬴政眉头紧锁,看着众人问道。这并非他自恋,而是这些东西可都是实打实的惠民之本。

    此言一出,顿时下方众臣一个个眼睛绿油油的放光。

    这可是一个摇钱树啊!

    他们不用想都知道,在这些划时代的东西一经问世,绝对个个都是抢手货。

    这种肥差,谁不想拿下?

    哪怕陛下眼睛盯着,不敢玩点小动作,可有钱腰板就直,无论所自己管辖之部做什么,需要钱,那还不是大手一划,方便又不用求人。

    所以九卿诸部,无论哪个主事人,都绝对不想放过这个肥差。

    哪怕是御史大夫的冯去疾,都想将这颗摇钱树,揽入手中,但是他很清楚,这绝不可能!

    看着争吵不休的众臣,嬴政出言制止了纷乱不休的局势。

    “公子赢洛。”

    嬴政直接开口道。

    见陛下出言,很快纷乱的大殿安静下来。

    一群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大臣们,目光全都看向了公子赢洛。

    “臣在。”

    赢洛四十出头,一表人才,他虽皇室血脉,但并非陛下后裔。

    而是孝文王玄孙,与陛下也算是同根同源,大秦皇室后裔,论辈分,陛下算是自己的叔父。

    依大秦律,他虽是皇亲,但若无真才功绩,也是无法立足庙堂之上。

    自幼饱读诗书,赢洛在朝中任职参政议郎,岁俸六百石,归郎中令管辖。

    “帝国商铺事关重大,众爱卿又争持不下。朕看就设商营司,下设两丞,敕令赢洛为商营令,岁俸一千五石,独立九卿之外。”

    “与黑冰台等同,享专禀之权,只对朕负责。其余诸部,不得干涉,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嬴政神色严肃,望向众人,虽然话语之中透露着询问之意,但语气却不容拒绝。

    众臣顿时呆若木鸡,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一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样子。

    感情他们吵了半天,闹了半天,全都是个笑话。

    陛下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他们染指帝国商铺的打算,之所以如此做,也不过是抛砖引玉,堵死众人的后路。

    “帝国商铺就一个,众位爱卿都想划归己部之下,朕实在为难。为了顾全大局,众臣和睦,朕不得不出此下策,诸位爱卿应该能够明白朕的苦心吧?”

    嬴政看着一言不发的朝臣,意味深长道。

    下方众人心中一凌,顿时恍然。

    陛下圣意已决,自己虽然心中还惦记着,可敢说个不字吗?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陛下圣喻。”

    众人言不由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

    赢洛也连忙躬身行礼一拜道。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陛下总算给自己委以重任了。

    他们家虽是皇亲国戚,但紧靠朝廷恩养,日子虽然过的还算体面。

    但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再加上陛下新政,收天下之田,还耕于民,他们这些皇亲国戚的好日子更是难过了。

    若不节衣缩食,节省用度,祖上传下的一些家底,总有座山吃空的时候。

    朝廷恩养之俸禄从不以血脉而论,只以功勋来评。

    时过几代,赢洛严格来说已经不算嫡系,只能算是旁系血统。

    若再过几代人,他们这一脉再不出什么人杰,立下点功勋,只怕朝廷恩养的俸禄也就差不多要断了。

    赢洛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够为国立功,为陛下分忧,如此方能延续家族兴旺。

    六百年大秦,赢氏子孙何其多?

    若所有皇亲国戚,皆要朝廷恩养,只怕这笔天文数字的开支,足以压垮任何强大帝国。

    依律皇室福泽七世而终,泽主不庇庶。

    就好像陛下之子皆能够得到或多或少分封,而陛下之孙,若非嫡公子继承父业,则只能得朝廷之俸养。

    而到了曾孙俸养会逐世减少,直至七世仍孙而止。

    “第一条定下了,那众位爱卿说说第二条吧!”

    嬴政挥了挥手,众人皆各自归位,然后开口询问道。

    “陛下,臣以为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长所,安不得息,何以繁衍以生息?”

    “陛下雄才大略,心系天下苍生,励精图治,力挽破碎山河。只要朝廷吏治清明,君臣上下一心,不出百年,大秦人丁必然会进入一个稳定上升期。”

    “五百年战乱,天下厌战久已。陛下一统四海八荒,乃天意所指,民心所向。陛下一系列新政,无不是养民之良策,按部就班,假以时日,民富则子多,无须刻舟求剑。”

    一名年约半百的谏议大夫站了出来,对着嬴政滔滔不绝道。

    众人听这一席话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也有一些虽然并不完全苟同,但这一番说辞的确让人无可反驳,静观其变。

    嬴政看了看这名谏议大夫,神色无喜亦无悲,让人看不出丝毫变化。

    然后他又扫视一圈,看了所有文武大臣。

    每个人看到陛下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垂首低目,不敢直视陛下眼神,以示尊崇。

    “百年太久了啊!”

    嬴政收回目光,突然叹了一口气道。

    所有人心中一惊,陛下生平最恶生死。

    尤其是近几年,陛下身体每况日下,更无人敢言生死。

    那名谏言大夫当即脸色大变,双手情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啊!”

    这名谏议大夫直接跪了下去,心中七上八下,惶恐不安道。

    这句话落下,大殿鸦雀无声,静的可怕。

    不少人都为这名歌功颂德,不长记性的大夫捏了一把冷汗!

    还有一些人心中冷笑不已,向陛下献媚?

    啧啧!

    这下自讨没趣了吧!

    该……

    王座之所以高高在上,那是因为坐在上面就能把下面众生的嘴脸都看得清清楚楚。

    不少人的表情自然被嬴政尽收眼底,心中若有所思。

    君王若只会施恩,不知施威,那只会让臣子骄横狂悖。

    君王若只会施威,不知施恩,那只会让臣子谨言慎行。

    恩威并济,权谋之术,难登大雅之堂,刻意而为,不过是徒增笑料而已。

    能够跻身庙堂者,又有几个是蠢材?

    恩于形,威于势,喜怒于心,不行于色,一言一行皆是恩威。

    帝怒,山河失色……

    帝悦,日月永辉……

    嬴政看着禁声的群臣,脸上不动声色,缓缓站了起来。

    他那高大伟岸的身姿,可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犹如泰山压顶的沉重之感。

    咔哒……

    嬴政从高高的王座之上走了下来,面无表情,每一个步履都似乎富有音律节奏,敲打着众人的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