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顾学勤肯定了程瑛的回答,补充道,“不同的材料配比和不同的元素掺杂,对陶瓷的介电常数、平面耦合的参数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出最适合的配方。” 顾学勤一句话就点出了他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这听起来是很简单,但实操起来却无异于大海捞针。 元素的掺杂倒是还好,已经有很多前辈总结了些许经验,国外关于晶体松弛极化的研究也可以作为借鉴,但他们想要确定最终的掺杂配方,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更何况,每种元素的配比,甚至是制作工艺,都需要慢慢去探索,这就注定他们需要做大量的重复实验,不断的进行试错,找到最优配方。 叶广良的这项研究有一点好处就是肯定能出成果,而且非常实用,这也是专家组决定给他立项的原因。 但出什么成果,效用有多高,就要看他们团队共同的努力了。 虽然顾学勤有心带着程瑛一步步入门,但他们课题组经费不多,又注定是一个要不断烧钱的研究,顾学勤也没法先让程瑛从易到难地去体会做实验的乐趣。 好在他们的实验本身也不算很难,顾学勤就直接就着他今天的实验任务给程瑛讲解了。 今天顾学勤要做的就是改变烧结材料里的二氧化硅含量,来探究材料的烧结密度。 其实这个实验顾学勤已经做很久了,因为实验周期比较长,他每天只能做几组,就导致他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二氧化硅的最佳添加量。 顾学勤平时都是自己动手去调制配方,但今天多了一个程瑛,他突然就想起往日被师兄师姐们压迫的悲愤感,顿时恶向胆边生。 “程瑛啊,这个配方呢,我先称一遍给你看看,一会儿你就要自己算、自己调了。” 程瑛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顾学勤的操作,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顾学勤往日不管在哪,都是实验室里最小的成员,免不得被交代做一些杂事,但程瑛的到来却让他的地位有了长足的提高。 他忍住心里的暗爽,正色起来,用那不算太精密的仪器去尽量测出最高精度的材料。 一旦进入状态,顾学勤就没有精力再胡思乱想了,手下没有丝毫含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