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鬼剃刀-《轮回·半步多》


    第(2/3)页

    那是在满清之前,历朝历代都是束发而髻,直到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朝堂之上也是分为满汉两班,满员自是剃发留辫,身着满装,那些明朝降臣,也就是汉员仍是束发冠带,如此二十年来,彼此相安,未生异议。

    后来偏偏有个叫孙之獬的人,是明末天启年间的进士,他别出心裁,自发地剃了头发,穿上满装,入朝的时候站入满班。

    但满员那个时候是很看不起汉员,便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由,把孙之獬赶了回去。但是孙之獬灰头土脸的回到汉班,又因为他的行为被汉员看不起,拒绝他进入汉班。

    孙之獬很是羞愤,觉得没有面子,便给顺治帝上了一道奏折,大概意思是说陛下如今平定中国,万事鼎新,但衣冠束发还是和从前汉族旧制一样,这是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也就是这句话惹了塌天大祸,顺治帝看了奏折,便下令剃发,当时剃发令一出,天下震动,朝野哗然,有的人“涕泣就剃”,有的人“宁死不屈”,又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使当时的满汉矛盾非常激化。

    但在那个年代,还有着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的思想,剃发令一下,全国各地,群起反对,所以朝廷才会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手段,于是在当时,一种特殊的剃头匠行业应运而生。

    当时通常是一组三四个人,一个剃头匠,掌剃头刀,其他两三个人,掌鬼头刀,又举着一个十字竖杆,在大街小巷穿行。

    凡是民间百姓,接受剃发的就有剃头匠当场剃发,抗拒剃发的,那就有冷森森的鬼头刀,砍断头颅,挂在竖杆上,游行于市。

    在这种强压下,自然就是剃发留头的人多,毕竟对于百姓而言,谁也不想为了头发搭上性命,但也有个别的人,也就是朝廷口中的刁民,不但抗拒剃发,还心有反意,那就是鬼头刀伺候了。

    此时胡大海面前的这个人,叫做常天恩,原是前朝一位官员的后代,后来家中落魄,流落市井,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大明江山,非常抵触满清的剃发令,他认为剃发容易,但信念难灭,一旦顺了满清,那便是灭族亡种的征兆。

    可在这大势面前,他也无可奈何,终于有一天,他到家里也来了剃头刀和鬼头刀,面临了要做出选择的时刻。

    那时他有妻子和一双儿女,当下也没有多说什么,淡定的让小儿子剃了头,然后自己也坐在了椅子上,剃头刀的下面。

    这个剃头匠他认识,也是老街坊,没有大名,姓胡,都叫他胡九斤,当时他的剃头技术很好,而且他有一把剃刀,锋利无比,远近闻名。

    常天恩在剃头刀下坐了下来,胡九斤也没多想,因为他的技术好,刀子快,每天要剃的头比别人都要多很多,于是当时就低下头,举起剃刀,准备给常天恩剃头削发。

    可就在他正要下刀的时候,常天恩忽然抓住他的手腕,飞快的用他手中的剃刀在自己咽喉一抹,顿时血流如注,胡九斤吓的魂飞魄散,惊叫一声就往后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