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而,就连沈乐也能看到,他们眼珠子左右乱转,嘴唇时不时微微牵动一下,显然是有点儿不太服气。沈乐都能读出他们心里的想法: “一个月三千块,活儿干这么精细图啥啊……” “将来还未必找得到工作……” “就算考上事业编,工资也未必高到哪里去……” “现在各地又开始没钱了,地块地块卖不掉,房子房子卖不掉,事业编也接不到项目,赚不到多少钱……” 唉,说起来,文物修复这一行,确实是靠热爱撑着的项目。 不够钱,家里没有财富自由,甚至等米下锅口停手停的打工人,要用足够的热爱来支撑自己的工作,属实有点难…… 他能看得出来,导师自然也能看得出来。一边训,一边苦口婆心地叮嘱,越说越气。 沈乐耐心等了好一会儿,眼看老教授脸色越涨越红,赶紧上前,一手托住他背心,小心注入热流: “老板,不气不气。这么大的墙面,师弟师妹们也不可能一块砖一块砖,仔仔细细地摸过去—— 那接下来怎么做?我们拆几块砖来研究吗?” “先不急!”老教授这才把注意力转移了回来,冷哼一声。 他责备地看了沈乐一眼,仿佛想说这个学生的课业有退步,把之前的工作方法都忘光了,这种问题居然还要问。 话到口边,又吞了回去,指挥自己还没毕业的学生: “取样!先取样!刮取砖块表面沉积物,带回实验室分析成分! 然后,找找之前替换下来的碎砖瓦,没有的话,在不会伤害墙体结构的部分,各种砖块分别取一两块,做详细检测!” 老板一发号施令,学生们立刻就活了起来。拿刷子的拿刷子,拿小铲子的拿小铲子,拿各种探测仪的举起探测仪…… 沈乐反而空了下来,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干活。同时展开精神力,有目的性地点亮所有焦黑的砖块,并且和整座房子共鸣: 这些砖块,当初把它们烧到焦黑的那场火,在古宅其他的地方,也曾经留下过痕迹吗? 沈乐仿佛记得,自己恍惚见过整个大宅全部焚毁,只有十二根梁柱兀自屹立…… 这烈焰,是从哪里开始的,曾经掠过哪些地方? 他在那里发呆,恍惚,不动手干活,师弟师妹们也不敢去拉他下水,只好埋头努力工作。 这边滋啦滋啦,那边叮叮当当,好半天,才完成了导师的要求,集体撤退。奔到实验室里,一人占据一两台仪器,埋头鼓捣…… 沈乐回过神来,和他们汇合的时候,就看见师弟师妹们忙成一片,只有导师定定地坐在一张空桌边。 老人面前一左一右,各摆了半块砖头,左边是焦黑的,右边是颜色正常的红砖。 老教授紧紧盯住那两块砖头,仿佛在给它们相面。好半天,小心翼翼地拿起来,掂一掂,又用戴着手套的手指,仔仔细细抚摸: “沈乐啊,你看这几块砖头,它们的区别在哪里?能看得出来吗?” “我觉得,可能黑的是宋砖,红的是明砖。”沈乐沉默片刻,小心回答。老教授“哦”了一声,扭头看他: “怎么说?” 老实说,我光凭肉眼观看,触感抚摸,是真的分辨不出来。 也许,我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比如修复这片区域更多的古建筑,或者把砖头送去做个碳14检验啥的? 沈乐当然不会把这些话说出来找打。他搜肠刮肚,一边整理着先前得到的信息,一边回答: “我们之前得到的信息,这座祠堂,曾经落在元军手里,很可能被糟蹋过,被焚烧过。 ——根据黄氏族谱记载,收复故地之后,宗族集资,重建了宗祠。所以,我猜测是为了纪念,留下了一批旧砖,把它们砌进墙里……” 当成宗族基础的一部分。以后,每年大祭,甚至每天孩子们到宗学来上课,都会有人指着砖块,给他们讲这段惨痛的历史…… “唔……” 老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把两块砖头转了一个方向,指着刚刚剖开的砖面,耐心讲给他听: “你看,这颜色……这细腻程度……这孔洞……你可以对比一下附近的民居……对比一下华林寺大殿,开元寺大雄宝殿,洛阳桥……” 沈乐用力点头。哎,就还是个经验的问题,见得多了,摸得多了,修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一眼认出来了。 不等他拍胸脯,表决心,老教授已经扭过头去: “都听到了吗?——你们实验做得怎么样了?还有什么实验是需要补充的?” “在做了在做了!——老板,砖块表面,有明显的炭黑和焦油沉积! 但是,和之前发现的,长期放置香炉,沉积了香灰和香料焦油的成分又不一样,这个应该是直接被烈火焚烧过!” “老板,焦黑砖块的表面,含铁量、含磷量异常高——我是说,明显比新的砖块高。 结合这栋老宅的历史,我强烈怀疑,是有人烧死在这里面,或者被杀以后在里面被焚烧!” “老板,这些焦黑砖块,它的酥化、粉化程度,和它被高温烧过的程度,有点不太般配。我申请做更多的实验——” 学生们七嘴八舌,不停地提出发现、提出答案、提出要求。 老教授微笑倾听,不断点头,只是对申请做更多实验的那一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那你去写申请啊!把实验项目,试验方法,实验目的,详细预算全部写出来,再交给我——这也要我教你?” 学生抱头鼠窜。片刻安静后,沈乐也弱弱地举起了手: “老板,我也要申请几块宋砖,来做点实验……” “申请?” “能不写申请么?……主要是,我要做的,是法术方面的实验……” 我倒是不在乎多写一点,问题是,这个申请,您可能不方便放进项目报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