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看,这经卷的材质,看它的宣纸……显微镜下,你能看到它的结构,这是唐代宣纸独有的特点……” “你再看这上面的褶皱痕迹,还有细细的裂痕……这是非常漫长的时间,一直储存在极其干燥地方,才能出现的特征……” “你再看这笔迹,把欧体的丰富变化和险绝,展现得淋漓尽致……” 极大量的知识,浩浩荡荡灌进沈乐的脑袋里,好似用一个直径1米的巨大水管,轰隆隆往浴缸里灌,完全不管浴缸会不会漫水。 沈乐努力听了五分钟,就听得头晕眼花,耳朵嗡嗡作响,完全扛不住这等暴力灌输。 两位老师,你们能辨别这宣纸的结构是唐代独有,那是你们看过了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的无数各种宣纸; 你们能看出这特征是长期储存在干燥地方造成,是因为你们看过各种储存条件的经卷、书画,亲手做过不知多少实验; 你们能看出这笔迹的特征,是你们自己也研究过、临摹过,在书法上有不浅的造诣…… 但是,这些知识储备我都没有啊! 你们现在这样往我脑子里灌,我就算记下了现在这些知识,让我换件文物辨别,我还是搞不定…… “老师,老师,你们稍微等等。”他高举双手,行了一个法国军礼: “让我缓一缓,让我先记忆一下知识点。然后,我尝试一下我的鉴别方法?” “你有什么法子?” 两位专家异口同声地问。沈乐长长吸一口气,微闭双眼,缓缓吐出。然后,双手平伸,虚悬在经卷上方,精神力弥散开来: “告诉我你的故事……” “告诉我你的经历……” “告诉我,你走过了怎样的路,才来到这里,你想不想跟我回家……” 铜片微微一震,悄然放射光芒,在他的冥想世界当中展开。 残破的铜鼎,或者说,铜鼎的残片越扩越大,越扩越大,现出整个巴黎的轮廓,然后是道路,然后是街景,然后是博物馆。 最后,一枚光点在博物馆里闪烁起来,现出经卷的形状,轻轻卷起,又缓缓散开: 经卷上的,裂缝消失,修补的痕迹消失,完整的、洁白的、字迹流畅的经卷重新出现。 它漂洋过海,从遥远的大西洋返回太平洋,登上陆地,再一路西行。 从荒凉贫瘠的北方,走进黄沙漫天的沙漠,进入岩洞。被一双手从箱子里拿出,来回翻检,来回选择,最后,捧回岩洞当中。 岩洞合拢,把惊讶的、贪婪的、觊觎的目光挡在外面,风沙千年,湮没了这一片藏经洞。 过了很久很久,藏经洞二次开启,经卷被人供奉,被人诵读,被人膜拜。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经卷离开洞窟,远去关内,又变成一张洁白的宣纸,有人泼墨挥毫…… 沈乐看不见写经者的脸,又或者,就算看见了,他也不认识。 记忆的流动全程都是安静的,他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写经者的名字,也听不见旁人对他的称呼。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周围的房屋结构,家具式样,写经者的衣服式样,似乎、也许、可能是初唐? 他慢慢睁开眼睛。左右两边,两位专家皱眉盯着他,有担忧,也有疑惑: 你这是在干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