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在思考着自己应该演奏出什么样的作品出来。 虽然他们之前已经排练过无数次,对于音乐的内容陈秋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了如指掌。 可是在此时此刻,陈秋却依旧在思考。 他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感觉,才能让下半场的观众满意。 自己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表现。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向乐团内众人,视线平静。 莫扎特d大调第六号小夜曲,又名为,月下小夜曲,作品编号K239. 这是一首创作于1776年的作品。 当时莫扎特刚好20岁。 也是莫扎特最为风华正茂的年代。 因此相比较因为别人的要求而创作的那些嬉游曲和小夜曲,这一首作品则完全是根据他自己的想法而创作的。 也正因如此,作品也被赋予了“夜曲风格的小夜曲”的别称。 这个别称并不是莫扎特自己写的。 而是莫扎特的父亲在誊写乐谱的时候加上去的。 当然!用中文讲“夜曲风格的小夜曲”听上去会比较复杂,但是用英文的话,其实并不算特别绕口。 【Serenata Nocturen】,这个便是夜曲风格的小夜曲的原文。 不过相比较这个名字,大家还是会喜欢将其称呼为“月下小夜曲”。 听上去会更有诗意,也更能体现出作品的风格以及感觉。 这一首作品相比较其他风格的夜曲而言,最为特殊的一点,便是莫扎特在作品之中加入了定音鼓的元素。 定音鼓的音色让音乐在演奏的时候,可以变得更为饱满,色彩也更为丰富。 因此可以断定,这一首作品是莫扎特为了室内乐而特别写下的。 这一首作品也成为了未来户外小夜曲,以及室内乐室外化的先驱以及代表。 这些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于陈秋而言,这个点其实是音乐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也是做出差异性的部分。 与此同时,这一首月下小夜曲虽然在配器上较为大胆,可是在正式演出的内容里,这一首作品却更为严肃的化用了“巴洛克大协奏曲”的结构元素,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全新的扩展。 因此很明显,这一首作品并不完全都是新的新的内容。 在演奏新的内容的时候,你还需要更为的注意音乐之中所没有写到的那个部分。 也就是过去的结构。 陈秋将自己的视线看向开头的部分。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庄严进行曲。 所有的细节都在他的心中走过。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对着乐团众人略微点头,手中指挥棒去轻微地颤抖。 嗡。 音乐的声音响起。 弦乐众人同时拉扯出自己手中的琴弦。 随着乐团琴弦一同响起的,还有不远处艾鼓手中极大的定音鼓。 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感觉。 定音鼓的出现给予了乐团更多前进的感觉。 艾鼓手中鼓槌轻轻地敲打着定音鼓的鼓面。 轻柔且低沉的嗡鸣声响起。 与芮佳所带着的低音声部一起将音乐给烘托了起来。 陈秋手中的指挥棒略微停顿,然后指向他面前的秦弦,对着秦弦点了点头。 秦弦没有任何犹豫。 在那极为庄严严肃的音色之下,他作为乐团首席,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没有任何畏惧地演奏出了小提琴极为柔美切调皮的旋律。 他的小提琴在周围那辉煌壮阔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有趣。 秦弦的小提琴就如同恢弘瀑布之下的一条灵巧的小鱼。 他在瀑布之间轻巧地游动,时隐时现。 乐团的每一次庄严的轰鸣,都让小鱼的灵动性更强了半分。 陈秋手中指挥棒带着乐团的每一次前进,都让音乐之中的对比变得更位强烈。 明明是一首夜曲,可是在众人的耳边,却仿佛完全不像是夜曲。 虽然弦乐的部分很是轻柔。 虽然低音的部分同样柔和。 但是在众人的耳朵里。 他们所听到的并不是夜晚之下月色的洒落。 而是庄严厚重的城墙。 城墙阻拦着所有人的视线,将他们封闭在门外,让人难以呼吸。 每一次对城墙的窥视,似乎都将带来令人头皮发麻的结果。 但是。 音乐并不仅仅只有那低沉的音色。 还有那轻柔的游鱼。 在秦弦的音乐之下。 在秦弦的手中。 音乐仿佛有了空间。 给了众人呼吸的机会。 也让众人有一个机会。 从游鱼的游动之中,窥见那巨大城墙之内。 震撼景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