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梁国贤相-《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3)页
    王猛出生于晋成帝太宁三年,也就是公元325年,如今三十二岁,实际也只是比二十六岁的桓熙年长了六岁而已。
    可是从面相上看去,王猛却要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
    尚未破晓,卧房内,王猛的妻子借着昏暗的烛光,亲自侍奉丈夫洗漱。
    早些年,他们夫妻有过贫贱的生活,王氏在王猛发迹之后,虽然已经养尊处优了许多年,但是有些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夫君,你的鬓间又冒出了白发,妾身为你拔了?”
    王氏轻声细语地说着,不等王猛回答,便小心翼翼地替他将白头发拔了下来。
    王猛无奈道:
    “我如今年过三旬,已经可以自称老翁,鬓间生出白发有甚稀奇,往后就别再拔了,再拔下去,总有一天非得让你拔秃了不可。”
    在外人面前,王猛是权倾朝野的王令君,是梁公的先生,但在妻子眼里,绝不会因为他如今的身份而畏手畏脚,正如当年王氏不曾嫌弃他只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一样。
    “梁公常常叮嘱,让夫君保重身体,切勿劳累过度,怎料夫君却都当成了耳旁风,昨日又忙碌到后半夜才肯歇息,待梁公回来,妾身非得向他告状不可。”
    桓熙过去没少在王猛家里串门,因此,王氏与他也是相熟的。
    王猛长叹道:
    “话虽如此,可梁公不在关西,大事小情,又有哪一件离得开我。”
    王氏提醒道:
    “夫君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难道就不怕他人非议?
    “梁国姓桓,而非姓王,夫君应该避嫌才是,何必紧握着权力不放。
    “虽然梁公如今不在长安,可主母就在未央宫里,有什么事情,夫君应该与她商量着来。”
    王猛恍然大悟,原来妻子拐弯抹角,就是要将这段话说出口。
    他回过头,看向妻子,沉着脸问道:
    “可是椒房殿里有人来向你传话了?”
    王猛误以为这背后是谢道韫在唆使。
    王氏见丈夫误会,赶忙摇头道:
    “夫君休要胡思乱想,椒房殿不曾来人。
    “有道是,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有赖梁公信任,夫君恰如那正午的太阳,十五的月亮,嫉恨夫君之权势者,何止千万。
    “妾身窃以为,夫君更应谨言慎行,遇事谦让,方能长久。”
    王猛闻言,不屑一顾地哼道:
    “哼!妇人之见,我与梁公肝胆相照,从未相遗,我们之间的情谊,那是你这种妇人所能理解。
    “梁公信任我,委我以军国大事,我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唯恐会有不周之处,而今你却让我处事惜身,去考虑自己的得失与进退。
    “我只求无愧于梁公,何惧他人非议。”
    王氏双目一瞪,也不再为他束发,恼道:
    “好呀!王景略,你竟敢说我见识短,忘了当年是谁一眼相中了你,陪着伱在华山吃糠咽菜!”
    王猛好像被拿捏住了,只得苦笑着赔罪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