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欲行险招-《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此计虽然凶险,胜算颇高。
    “世坚莫要忘了,王令君虽然在征调河套胡人,可苻坚早晚也能退回河东,更不用说慕容儁得知消息,是否会继续向河东增兵。
    “梁公不愿久战,故而兵行险招。
    “况且,天下人皆知梁公.”
    朱序硬生生将已经溜到嘴边的惜命二字又咽回了肚子里,改口道:
    “皆知梁公用兵谨慎,慕容氏妄图吞并天下,视梁公为大敌,慕容恪又怎能不知梁公的性情。
    “如今梁公一反常态,必然出乎慕容恪的预料,这才是真正的破敌之策!”
    沈劲却还是固执己见:
    “我并非不知其中道理,可一旦梁公遭遇危险,别说是一个小小的河东郡,纵使全取并州,又有何喜。
    “不知是何人向梁公献此计策,着实该”
    沈劲说着,又止住了话头,只怕能够想出这个计策的只能是桓熙自己。
    不是说权翼等人智谋不足,而是没有人敢让桓熙去冒险。
    沈劲注视着周琼,认真的问道:
    “次伦,我将书信一封,劝阻梁公行此险招,你可愿与我一同上书?”
    朱序毫不犹豫道:
    “梁公的命令,我自当照办,可身为人臣,亦当以主上的安危为重。
    “这封书信,就由你我二人联名。”
    当然,二人敢于上书劝阻,也是出于忠心,这算是政治正确。
    见主公赴险,倘若连劝都不劝,又算什么臣子。
    此前朱序应下此事,也没忘了要与周琼多说一句‘还望梁公三思而后行。’
    想必桓熙决定兵行险招的时候,身边的将佐们一定也曾苦苦相劝,个别有戏瘾的,只怕还会在帅帐里哭谏。
    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臣子,正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朱序、沈劲的信使快马加鞭,只一天的时间,就将二人的书信送到了桓熙的手中。
    桓熙看罢,对着权翼笑道:
    “果真如子良所料,次伦、世坚也来劝我另作打算。”
    权翼的脸色很差,双目浮肿,看样子这些天是没少在桓熙跟前流眼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