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功大难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3)页
    第214章 功大难赏
    关于茶史的起源,有先秦、西汉、三国等等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
    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两晋时期,饮茶就已经成了贵族阶级、文人雅士们的喜好。
    当然,相较于后世,有关饮茶的礼仪、文化尚未完全形成,至少,现在并没有吃媳妇茶的习俗,但桓熙每纳侧室,总得让她们为谢道韫奉茶,久而久之,在桓熙家中,也就成了规矩。
    显然,司马兴男对这种规矩并不太适应,看着前来敬茶的慕容英、刘美人、郭姜三人,埋怨桓熙道:
    “好端端地,怎么就定下了这种规矩,今日还只是三盏茶,往后熙儿做了天子,三宫六院一起册封,那么多盏茶,岂不得要了老身的性命。”
    都是自家人,司马兴男说话也没那么多的忌讳。
    桓熙戏谑道:
    “阿母休得胡言,孩儿可是晋室忠臣,只求能够侍奉太后,安敢有此妄想。”
    司马兴男摇摇头,她如今是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儿子,就钟爱那些孤儿寡母,越是身份贵重的寡妇,他就越是动心。
    普天之下,就尊贵而言,哪家寡妇又比得上建康城里的褚太后。
    只不过司马兴男也不好拿辈分来说教,她的堂妹司马道福与桓济的婚事,可还是司马兴男亲自拉的媒。
    喝过三盏茶,司马兴男让三女出门等候,只留了桓熙一人在屋里,司马兴男叹息道:
    “熙儿,你素来都有主见,为娘劝不动你,也拦不住你,但先帝终究是伱的舅父,将来,还是要为他留下血脉,不至于沦落为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逢年过节,连块冷猪肉都吃不到。”
    桓熙知道母亲的意思,认真道: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倘使孩儿得意,安能赶尽杀绝,母亲无需为此忧心。”
    司马兴男闻言大慰,她并不在乎褚太后的将来,只是关心自己侄儿的生死。
    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都是司马兴男一母同胞的弟弟,二人各有骨肉,司马兴男在世时,当然能够保住他们,可百年之后,莫非还能化作神灵庇佑。
    如今得了桓熙的保证,自然也放下心来。
    司马兴男又道:
    “老奴在北伐之前,就惦记着几个孙儿,看他孤苦伶仃的,着实可怜,不如就让孩子们与我一同前往洛阳,也让老奴享一享天伦之乐。”
    桓熙笑道:
    “这种事情,母亲何必与我商量,自己拿主意即可。
    “香孩儿、如意、阿驹他们兄弟三人出生以来,还不曾见过祖父,也该让他们认一认祖父了。”
    阿驹是桓济的庶子,深得司马兴男的喜爱,自然也会被带去洛阳。
    司马兴男见桓熙并未反对,不由喜笑颜开。
    桓熙随即告辞,他还要领着慕容英、刘美人、郭姜去给谢道韫敬茶。
    就在未央宫里喜气洋洋的时候,慕容恪也终于领着十万步骑回到了蓟县,至于慕容垂,则依旧留镇邺城。
    蓟县,宫城。
    慕容恪面带愧色,向慕容儁请罪道:
    “微臣无能,当日在殿前言之凿凿,如今劳师远征,一无所获,臣有负于陛下,还请陛下责罚。”
    慕容儁站起身来,上前将慕容恪搀扶起来,笑道:
    “太原王此言差矣,吕护占据河内而降,但是此人反复无常,不能信任,太原王率兵南下,驱逐吕护,收取河内,怎能说是徒劳无功。
    “况且,撤离洛阳,并非太原王的过错,而是苻建野心勃勃,弃关中于不顾,转而攻打代国。
    “太原王一己之力,对抗梁、楚两国的精锐,能够全身而退,已是万幸,怎能说是罪过。”
    慕容恪知道,这是二哥在为自己开脱,但他还是执意请罪:
    “陛下爱护,臣感激不尽,只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微臣统率大军南下,所耗甚多,如今无功而返,陛下若不责罚,何以服众!”
    慕容儁无奈,只得免去慕容恪大司马的头衔,只保留录尚书事一职。
    当然,等风头过去,慕容儁还是会把军权交还到慕容恪的手中,让他官复原职。
    待慕容恪谢恩之后,慕容儁转而说起另一件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