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件青花瓷的磨坊,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浑身都透着一股“贼光”,明显就跟年代这个词没什么关系吧。 张扬不看物品信息就可以下判断: 这件东西烧制出来的时间不超过十年。 “大哥,你以为这是什么时代的呢?”张扬好奇的问道。 “元青花。”大哥斩钉截铁的答道。 围观的人群哄的一声,都对大哥这么大胆的说法感到震惊。 刚才那个看戏不嫌热闹的大爷,还冲旁边排队的人喊:“快快快,这里有元青花啊,快过来看。” “几亿一件的元青花!” 张扬深深的看了大爷一眼。 大爷,你眼睛没问题吧?这能是元青花啊? 要不是刚才大哥伸胳膊拦过他,张扬真怀疑这大爷和大哥是一家人。 “您觉得它哪里像元青花呢?”张扬问对面的大哥。 “嘿嘿嘿,考我是吧?” 宝友伸出手指点了点张扬,脸上露出坏笑的表情,好像他和张扬是朋友之间在互相开玩笑似的。 差点给张扬整不会了。 问一下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元青花的,至于这么开心嘛,这大哥不会精神有点问题吧。 不过大哥接下来的回答,打消了张扬对他精神状态的质疑。 “我看元青花,主要看上面的纹饰,还有火石红。” “这件器物上的火石红是自然泛出的,不是仿做的。” “再就是上面的纹饰,是元青花常见的纹饰,这我都查了很多元青花的资料,也去博物馆比对过。” 大哥这一番话,说得张扬都有点佩服了。 听起来人家是真研究过啊。 知道找不到铁锈斑的情况下,就去找火石红,也就是俗称的“窑红”或“枇杷红”。 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元、明时期景德镇和龙泉的瓷器,露胎的地方会呈现出橘红色。 这是因为古代瓷器的胎土中,加了高岭土,烧制出的瓷器露胎的地方,容易形成瓷铁矿晶体,这种晶体长期的氧化过后,就会出现这种所谓的火石红。 简单来说,跟青铜器的锈一样,火石红是长出来的,人工做旧的很容易看出毛病。 “火石红没问题,不代表东西就是老的,这一点,大哥你应该认同吧?”张扬问道。 “当然啊,记者你这个观点非常的科学,我认可。” “古董就是,只要有一点是假的,那就应该全盘否定。”大哥非常配合的顺着张扬的话往下说道。 “那……这件东西的器型?” 张扬眨眨眼,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会不会有点,超出传统瓷器的范畴了呢?” “你竟然会对这件东西的器型有疑问?”大哥皱着眉头看向张扬,语气里充满不解。 好像张扬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似的。 “这个器型,有什么说法吗?恕我孤陋寡闻了。”张扬确实不懂,所以也不掩饰。 “磨盘这种器型,在瓷器里面基本没有吧。”大哥一脸正经的说道,“在场的,应该没有谁见过同类型的瓷器吧?” “没有。” 包括张扬在内的众人都摇了摇头。 这么逆天的玩意儿,一辈子见一次就够了。 “那不就得了,既然大家都没见过,器型就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它不能本来就是孤品吗?” “所以我听到记者同志你,质疑器型,我非常的惊讶。我觉得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应该和那些鉴定台上的专家一样,把考古当成真理。” “那这样的话,民间收藏家干脆取缔好了,反正大家都是以考古发现的东西为准。” “说得好啊!”刚才的大爷边喝彩边鼓掌。 “嗨,原来大哥你是这个意思啊。” 张扬心说,还以为大哥要说什么石破天惊的话呢,吓一跳。 没想到是国宝帮都说腻了的话术。 “造型奇葩的孤品不一定就是错的”,这种话,和“故宫的是假的,我的才是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比中彩票几率还低的事情。 但如果对方硬要抓着这个点说,确实没人能说服他。 不过张扬毕竟是在做节目,周围的吃瓜藏家们也在看他的反应。 他必须要说点什么,不然以后这件青花瓷的磨盘,就是一件“能难倒张大师”的宝贝了。 “抛开器型和火石红不谈,这件青花瓷器的胎质,很有问题。” 张扬迅速切换到了在国家文物局参加考试时的状态。 不就是元青花的鉴定要点吗? 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这个胎土,并不是元青花上面常用的那种细白的麻仓土,应当是现代的瓷土,这一点可以直接送去化验看成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