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问题也可以随便问,反正最后要剪辑、甚至开会讨论确定内容了,才会往外播。 既然是随便选,张扬就按照自己的审美来了。 没想到导演有点心口不一,才采访了四位,他就开始对张扬指手画脚。 “张老师啊,我们这个是面向全年龄段的鉴宝节目,不是一定要选美女的。” “而且你都奔着那些穿着大方,身材姣好的姑娘去,到时候剪出来,大家会审美疲劳的啊。” “导演,你这就有点外行了。”张扬反驳道,“根据我对年轻藏家们的分析,他们对美女藏家没有审美疲劳一说。” “好看,爱看。” “额,但是领导们可能不爱看啊。”导演无奈的提醒道,“咱们的采访,还是要反映一下社会面貌,展示一下咱们长安民间藏家的普遍情况。” “懂了。”张扬了然的点点头。 他的下一个采访对象,直接奔着那个拿着兵马俑的大叔去了。 “大叔你好,我们是本次活动的户外采访团队,方便耽误你几分钟,接受一下采访吗?” “采访?”大哥看了一下镜头,又看了看自己身前的队伍,“要不还是算了吧,我排着队呢。” “没事没事,队伍我们工作人员会帮你占着。如果宝贝好的话,我们这边还有直通第二阶段的名额。” 这次有官方电视台参与制作节目,张扬和电视台的编导们商量后决定,在原有海选环节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上电视”的第二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的藏家,可以拿着自己的藏品,在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接受四人专家组的鉴定。 模式和《华玉之门》差不多,只不过最后会做成短视频。 第二阶段目前准备了四十个名额,张扬手里有八个。 他准备均匀的分在四天的时间里,一天选出两位节目效果拉满的藏友。 听到张扬说,有第二阶段的直通车,大哥的表情马上就变了。 “记者同志你早说啊,那咱们去哪儿采访?” “在这里就行。” 张扬引着大哥往前走了两步,离开队伍。 “您贵姓啊?” “免贵姓董。” “董先生您好。”张扬指了一下大哥怀里的青黑色兵马俑,“方便先展示一下藏品吗?” “这有啥方不方便的,看呗。” 大哥非常大方的把怀里的宝贝递到镜头前。 一件跪姿的兵马俑。 高度只有大约半米的样子,这个高度基本就已经和真品无缘了。 (在已经出土的6000个兵马俑中,平均高度在1.85米,矮的也有1.75米,最高的甚至已达到2米) 说实话,在来长安之前,张扬就在猜,自己能不能见到兵马俑。 没想到第一天就遇上了。 不过这么假,令人很关心眼前这位大哥的精神状态啊。 “大哥,介绍一下您这件宝贝的来历吧。”张扬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是我一个朋友送我的,五年前送的。” “他说这个是真的,在临潼秦皇陵附近的村子,淘换来的。” “他说是真的,那董先生您信吗?” “我信啊。”董大哥毫不犹豫的答道。 “为什么呢?”张扬反问道。 “这种兵马俑的雕像,我来长安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见到成百上千件了。在大家的认知里,除了那些坑里的东西是真的,其他的都不对啊……” 张扬没有直接说是假的。 好歹是在人群里采访,给人家留点面子,万一他真是精神状态有问题,还是别刺激他了。 “记者同志您不知道,这件东西是我那个朋友,在1974年以前,兵马俑还没被发现的时候,就淘换回来了。” “那哪有假的嘛,你说是吧?” “我觉得,应该是汉代的。” 汉代的兵马俑? 张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相关的画面。 这玩意儿还真有,但根本不是宝友这样式的。 汉代的兵马俑,可以看成秦兵马俑到汉代陶俑的中间形态。 比常见的汉俑精致,但是和秦兵马俑一比,又像是打了马赛克。 “大哥,这个汉代,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张扬非常好奇的问道。 “我请陶瓷专家鉴定过,这个东西黏土的成分,和兵马俑的成分是一样的。” “哦,这样啊。” 张扬看大哥不像说谎,突然觉得有点意思。 成分一样,这种鉴定陶器的角度还真是第一次见。 那碳就是钻石呗。 看上去,大哥可能是被忽悠了,还花钱请了专家鉴定。 张扬想了想,请对方把东西放在地上,自己上手看了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