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马老师好。”张扬隔着大半个华夏,和对方打招呼。 他刚才就注意到这位老人了。 因为这位马老师,是在场所有的专家里,唯一一位在摸鱼的。 具体表现为: 大家轮流鉴定的时候,他在看别人带来的画册; 大家开始对照画册确定东西的来源时,他跑来找人闲聊。 像极了班上的倒数第一。 “我是研究木雕的,看不懂瓷器。” “只不过因为大维德那人借口展览、偷运文物的时候,是我叔爷爷给他们批的条子,我这个做后人的,必须得来替他丢人现眼一下。” 马老师的叔爷爷不是别人,正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二任院长马横。 虽然马院长是位正面人物,但这事儿,他还真有责任。 张扬觉得,这鱼,换他来,也得摸呀。 闲聊了一会,马老师说明来意: “张扬,你是汪国声的徒弟,按照师门传承算下来,我算你半个师公呢。” “以后来燕京了,来我这里瞧瞧?” 老人的善意来得有点突兀,但仔细一想,也说的过去,张扬当然满口答应。 但马老师说着说着,聊到他有个孙女、刚从燕大毕业时,气氛就变味了。 陈彦光借口上厕所,不知道躲在哪个墙角,疯狂用小号给张扬发骚扰消息。 【经典,聊到一半,给你介绍女朋友】 【你们古董圈是不是就喜欢圈子内联姻啊】 【二十岁相亲,少走十五年弯路】 【女大三,抱金砖,恭喜扬哥了】 【咱们要不要学郭靖杨康指腹为婚?】 张扬看着手机屏幕上,疯狂往外弹骚扰消息,真想请对面的马老师,给这货一个大嘴巴子。 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痴心妄想”。 因为经过专家团队讨论确定,这件【永乐官窑青花如意抱月瓶】,就是当年大维德爵士,从国内带到英吉利的。 陈彦光摇身一变,成了让文物归国的大“功臣”。 “听说陈先生,你有把东西捐给博物馆的意向?” 国家博物院的庞副院长,笑盈盈的看向陈彦光,话里的意思嘛,不言自明。 准国宝级的文物,当然放在国博呀。 “院长您说得太迟了。” 陈彦光一拍大腿,表情有些浮夸的解释: “在回燕京前,我就被张副馆长,拉着签了一个捐赠协议。” “这东西不论真假,我都捐给他们海林博物馆了。” 噌!噌!噌! 张扬虽然只是远程视频连线,依然能感觉到,这些老专家们锐利的目光,像剑一样向自己刺来。 马上有人出来劝他: “小张啊,你是汪大师的徒弟,是自己人。” “这件抱月瓶,本来就是紫禁城的旧藏,带去临海,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剩下的人,除了马老师,都在点头。 张扬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刚才这些专家,要把东西的来源确定的那么准确了。 说白了,东西是真的,而且国博的人动心了。 “庞院长您这话就说得见外了。” “我的恩师、海林博物馆的创始人,之前也是国博出身。” “刚才我又认了位师公,马老师,他也和国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觉得,海林博物馆,直接叫【国博临海分馆】都行。” 张扬以退为进,东西肯定是要带回去的,当初就是防着这种事儿,他才和陈彦光签的协议。 不然以他们俩的交情,根本不需要那张纸。 现在,他只不过需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态度: 都是自己人,就别算那么清楚了。 “哈哈哈哈。”马老师第一个捧场,笑着说:“国博、临海分馆,我看行。” “其实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张扬嘿嘿的笑道。 “这事等汪国声来,庞院长可以和他说道说道。”马老师接着回答。 两人一唱一和,庞院长像泄了劲的皮筋,话到嘴边,说不出口了。 他今天之所以回来,是为了还人情。 因为那件在流落民间的玉猪龙,最后肯定要送到国博的。 他只能苦笑着长出一口气。 “那今天的研讨会就到这儿了?”柯老师主持道。 专家们闻言,开始收拾东西。 有的还拿出手机,想拍张抱月瓶的照片带回去。 就在这时,张扬突然出声: “老师们,再耽误你们半分钟,还有一件悬案,需要大家帮忙当一下判官!”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