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大刀阔斧-《风起明末》
            
            
            
                
    第(1/3)页
    南京城。
    北镇抚司。
    正堂。
    陈望靠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右手手肘撑在雕花扶手上,左手手掌则按在另一侧扶手,食指有节奏的轻叩着紫檀木面。
    神情冷漠的俯瞰着堂中一众战战兢兢的商贾。
    陈望身前的案桌之上,零散的摆放着大量的文书。
    墨迹未干的供状与泛黄的帐本交错迭放,几页纸笺垂落桌沿。
    堂内,一众身着罩甲,手按雁翎刀的锦衣卫缇骑侍立。
    “既然证据确凿,那就全部压往诏狱,择日问斩。”
    陈望的眼神平静,语气丝毫无边,彷佛不是在决断十数条人命的生死,而是在处置一件平常的的琐事。
    堂下跪着的商贾们闻言顿时面如死灰。
    一个肥胖商人浑身颤抖如筛糠,额头顶着冰冷的地砖连连叩首。
    另一个青衣商人瘫软在地,裆部渐渐洇开深色水渍。
    “饶命啊,国公爷。”
    “国公爷,我们不敢了。”
    凄厉的哭喊与求饶声在大堂中此起彼伏。
    “遵命。”
    等候在堂外的一众锦衣卫缇骑齐声应命,而后鱼贯入堂。
    他们利落的反剪囚犯双臂,不顾哭嚎挣扎,像拖拽死狗一般将这群软瘫的商贾拖出大堂。
    “对了……”
    陈望的声音紧随着而出,轻飘飘的响起,原本一众正在哭嚎不止的商贾们顿时噤声,一双双绝望的眼睛里重新燃起微弱的希望,如同将死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关到诏狱以后,把他们的嘴巴都撬开,肚子里的东西都倒腾干净,哪些人是他们的背景,哪些人是其中的主谋,全部都审问清楚……”
    陈望的神情冷漠,淡淡道。
    “全部一并拿下。”
    最后四个字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堂中温度骤降。
    不少的商贾直接彻底的瘫软在地。
    “谨遵军门令!”
    为首的锦衣卫百户垂首应诺,而后退出了大堂。
    随着一众商贾被拖出了大堂之后,原本略显拥挤的大堂也随之而变得宽敞了起来。
    一直坐在堂内右首的赵怀良在这时也站起身来。
    侍立在大堂之中的一众锦衣卫缇骑皆是微微垂首。
    如今的北镇抚司,虽然仍旧悬挂着的是锦衣卫的牌匾,内中的锦衣卫缇骑也是穿着锦衣卫的服饰。
    但是实际上,从上到下的人员早都已经换了一遍,所有的主官以及重要职位都已经换成了情报司的人员。
    原先情报司的人员,所有的坐探都领着锦衣卫缇骑的身份。
    赵怀良现在不仅领着靖南军情报司主官的职位,还领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
    锦衣卫的整个机构,现在已经完全由情报司接管。
    原先的情报司,已经接着锦衣卫这一身躯壳,彻底的站在了台前。
    “情报司如今已经彻底了接管了锦衣卫。”
    “依照国公此前的指示,我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规划。”
    陈望微微颔首,赵怀良得到了示意,从怀中拿出一封文书,递交到了陈望的面前。
    “原先锦衣卫驻地几乎全部位于京师城内,以锦衣卫衙门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的官署、工场和营房。”
    赵怀良放下了文书之后,向后退了两步,微微躬身,汇报道。
    “其他地方的存在是通过临时派遣的缇骑和秘密潜伏的坐记。”
    “这种方式,根基太浅耳目不灵,难以支撑国公日后经略四方之图。”
    陈望目光沉静,示意赵怀良详细说下去。
    赵怀良精神微振,条理清晰的阐述起来。
    “卑职以为,可以于各省设立镇守千户所,使其能如臂使指,常驻地方,自成枢纽。”
    “其下百户、总旗,亦需分驻各府县要害之处。如此,则我锦衣卫之耳目便可深入地方州府,脉络通达,消息无碍。”
    陈望微微颔首,赵怀良的这番安排布置,确实远超他此前的预想。
    看得出来,赵怀良担任情报司主官这段时间,较之往昔进步显著,已非昔日可比。
    “经过此番改制,除去京师原有的锦衣卫编制外,各地千户所将增至三十四座。”
    “具体而言,将在两京十四省的要冲之地皆设镇守千户所,共设二十九座,统称为'内千户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