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3回:大兴土木-《三国忽悠记》
第(2/3)页
彭羽饶其不死,其哪里还敢与彭羽提待遇?
所以彭羽的麾下兵卒的日子,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倒是过的挺苦的,至于成家立业一事,更是不敢想了。
可对于彭羽来说,这些兵丁虽然是黄巾的俘虏,但多年来跟随彭羽南征北战,彭羽岂能还将他们另眼相待?所以“军卒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彭羽的队伍越发臃肿,这只因屡次的大战,彭羽的俘虏都越来越多,手下的兵卒几乎达到数十万之众,当然这些兵卒并未上前线杀敌,只是在后方屯田而已。
但这些屯田的兵丁,也是兵卒,这些人没日没夜的劳累,却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彭羽岂能心安理得的就此“剥削”着他们?
第二,西凉的环境越来越好,百姓们都能丰衣足食了,内部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少,境内根本无需再养着如此庞大的军卒来震慑百姓们了。
第三,彭羽庞大骑兵的建立,全体上下早已被骑兵所震撼,纷纷感叹骑兵的好处,如此对于步卒的需求反而淡化了许多,所以与其养着如此多的兵卒,不如让他们解甲归田,去成家立业去。
总而言之,彭羽不想还没什么,一旦考虑到军卒之中发现需要解决问题甚多,综合来讲,就是兵卒太多,待遇不好,无家无室,老无所依。
彭羽既然发现了此些不合理之处,岂能视而不见?“军卒改革”就犹如大兴土木一般在西凉大刀阔斧的进行了。
军卒改革相对于彭羽的政治改革就简单许多了,这是因为,西凉越来越富庶了。
乱世愿当兵的人,都是因无路可走,只能依靠当兵谋条生路而已的人,这些人刀口上舔血,死人堆滚爬所为的却是生存二字罢了。
现在的西凉,可不同往日,乃是一风水宝地,到处都是良田,养活一家老小,早已绰绰有余,而军卒获得的待遇只比普通百姓好不了多少,如此一来,只要彭羽松口,让其能够选择性解甲归田,军卒之中愿意的人大把。
所以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彭羽与顾雍商议过后,开始在西凉缓步实施了。
先让年满三十五岁者,立即解甲归田,并由当地太守负责置办家业,并且按照其在彭羽卒伍之中的年月来免除赋税。
如在彭羽军中待满了三年者,相应获得免除赋税三年的待遇。
如此一来,这些年龄偏大的兵卒虽依然“无家”,但至少“有室”了,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这些兵丁自然对彭羽感恩戴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