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崇祯皇帝发狠了-《崇祯大帝国》
            
            
            
                
    第(1/3)页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是宫中祭灶,已经持续有三天时间了,要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后。
    宫中开始挂门神,乾清宫设万寿灯十六盏,其余大小灯一百二十八盏,宫中甬道东西两廊设五色羊角灯,至二月初三日撤灯。
    总之,就是一副浓烈的节日气氛。
    当然,这些都崇祯皇帝无关,他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快过年了,平常百姓家都闲了下来,可唯独领导是最忙的时刻。
    忙什么呢?
    有看过新闻联播的人都知道,忙着接见那些没有节假日的特殊单位。
    而这些,都需要崇祯皇帝亲力亲为,并不能代替。
    难道让温奸相跑到京营去,让他和将士活络活络不成,想死了差不多?
    不说现在,就是在后世,有见过视察军队的总理吗?
    当然,一些无关紧要的部门,大明的温首辅是可以去的,例如关系民生类的。至于军队,必须崇祯皇帝亲临。
    这是政治原则。
    秉着心中轻重的区别,崇祯皇帝先后巡视慰问了几支队伍,在准备到京营的时候,却被打乱了节奏。
    因为他接到了工部尚书毕懋康的喜讯。
    工部兵仗局已经生产出燧发枪的样品。
    这确实是一个喜讯,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宽大的校场上,稀稀疏疏站着二三十人,崇祯皇帝和生产工匠准备试枪,至于其他闲杂人等一律排除在外。
    长板凳上,依次摆放着十支燧发枪样品。
    崇祯皇帝拿起其中一支,仔细端详,越看越是喜欢。
    在他看来,这已经有后世枪支的样子。
    除了功能上崇祯皇帝不知道之外,整支枪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所有的部件打磨得非常精致。
    后面带有一个木制的枪柄,上面还雕了花纹,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不错,效果如何?”
    对枪械,崇祯皇帝是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热情。
    “禀皇上,兵仗局把枪造出来之后,在臣的监督下试验了几次。
    一开始还有点毛病,经过几次改造,如今已经一点毛病都没有,装上药就能开火,甚是便利。”
    毕懋康上前一步,满脸绽开笑容并向崇祯皇帝解释。
    毕懋康两兄弟制作的燧发枪,是用燧石点火实现的。
    枪支有一个带有弹簧的扳机,只要一扣,就会带动一个击锤敲击旁边的一块燧石。
    燧石迸出火星,可以点燃火药室里的火药,完成射击动作。
    “不错,不错!”
    崇祯皇帝不是武器专家,后世也没有接触枪的机会,也只能打着哈哈了。
    至于效果,他是真不知道。
    不过,他觉得在没有各种机械的情况下,完全靠手工能够制作出这样的产品,的确十分不易。
    听到崇祯皇帝的夸奖,毕懋康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然而他躬身肃然说道:“臣不敢贪功,此皆赖工匠用心,方有小成。”
    崇祯皇帝点点头,深表赞同。
    兵仗局的工匠确实辛苦,他们没有休息一说。
    不说崇祯皇帝扩充的几支部队需要海量的武器,就单单备战来年建奴的入侵,就已经注定他们的辛劳。
    “毕爱卿多招募一些人手了,费用一概内库拨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