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时空寻夫:农女有田不愁嫁》
            
            
            
                
    第(2/3)页
    古远达的表情僵了僵,不过立刻就摆手示意来牵马的人退下去。他则是亲自走在了古尚卿右边,给苏瑾瑶和古尚卿带路。
    进了大营,苏瑾瑶留意向左右看了看,就发现这营房明显分为两半,中间是一条主路分隔,尽头是一个大校场。
    左手边的营地小一些,营帐和营房虽然是新的,但看起来并不怎么扎实。有
    的帐篷看着就很敷衍,估计夏天住着没事,能遮挡一下风雨;要是到了冬天,肯定是冷飕飕的四处透风。
    而右手边的地方更宽敞,营房是旧的,但一看就是用心搭盖起来的。几间大的营房还是门窗俱全,看起来比普通的民居还要好些。
    古远达就是带路朝右边走去,直奔那几间大的营房而去。
    这情况,明显就是两极分化严重。苏瑾瑶看了不由得再次皱了皱眉头。
    来到其中一间营房里,里面的设施很齐全。不仅有书桌和椅子,还有一张大圆桌,摆了一圈的凳子。一看就是用来聚议的主营房。
    苏瑾瑶和古尚卿先进来,就有两个小兵搬了书桌前后的两把椅子摆在中间,让他们两人坐下。古远达则是暂时站在一旁。
    古尚卿有意让苏瑾瑶坐在主位。苏瑾瑶低声道:“大哥,这里是军营,你是主将你居首位。我在这里不是太子妃,只是古家的二小姐,是你的副手。”
    古尚卿想了想,觉得苏瑾瑶说的也有道理。
    虽然古家老爷子都有意将古家军交给苏瑾瑶,可是在今天之前苏瑾瑶从未来过这里。要一下子就坐上古家军主帅的位置未必就能服众,所以今天的情况还是自己做主更好。
    古尚卿坐好之后,古远达就从书桌上拿了一本册子,里面虽然只有几页纸,但是写的都是最近收编的那些山寨的人做的事,犯了哪几条军规,如何处置。
    古尚卿一言不发的看完,将册子转手递给了苏瑾瑶,示意苏瑾瑶看过之后说明一下。
    苏瑾瑶一页页多看过去,就见里面小事上犯错的事情很多。比如某某山寨的寨主夜半酗酒,比如某某寨子的人从不早训,还有些什么人和什么人闹事,还有哪几个人藐视军规对长官不敬。
    最严重的一条不过就是去池谷镇收粮食的时候,没有把斤两称的准确,回来的时候再过秤发现少了三百斤高粱,有贪污粮饷的嫌疑。
    苏瑾瑶看完之后把册子阖上,随手一抛就扔到了一旁的桌上。然后抬头看着古远达,道:“老将官,你带兵也有几十年了吧?手下的兵想必带过的也不少。可你觉得,把这样的小事都记录成册,还要送往京城给主帅过目,这么做合适吗?”
    古远达正要开口,似乎是想要解释。
    苏瑾瑶就把手一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道:“暂且不说我爷爷能不能瞧得上这里面说的事情。单单是你,身为这里的统领连这样的小事都解决不了,这样的几个兵都教不好,是不是您也实在老了,不能辨明是非,所以才会舍本逐末、吹毛求疵?我承认军纪要严明,但军法军纪并非是为了给手下人使绊子的。比如这上面最严重的一条是有贪污粮饷的嫌疑,单是‘嫌疑’两个字就证明证据不足。你要拿这么个无凭无据的东西去说那些江湖上弃暗投明的英雄们?”
    说着,苏瑾瑶还故意把“弃暗投明”四个字咬得特别重。
    古家军被暂时分裂
    苏瑾瑶的意思很明显,古家军既然收下了这些山匪流寇,就应该有所包容,指引他们走向明路。
    而不应该处处刁难,让他们觉得这一步走得憋屈。要是最后逼得他们匪气上来了,再来个明珠暗投,脱离了古家军去造反,可就得不偿失了。
    古远达拧了拧眉头,虽然明白苏瑾瑶的意思,但还是立刻插嘴道:“二小姐这句话着实不对,既然是弃暗投明归顺了我古家军,那就要有个古家军的样子吧。军粮一斤一两都不能有差错。我身为这里的统领才更要为大局着想,不能让这样的小事就坏了军营里的风气。我治军严格,那是连主帅都点头承认的。我在古家军四十余年,从来没有把军营里的一分银子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就是我的军威和骨气。”
    古远达说的铿锵有力,似乎在说他特别有理是的。
    苏瑾瑶听完就笑了,道:“老将官说的也有道理。可我自认为,古家可没有亏待过任何一位将官或是士兵吧。古家也从未要求过你们分毫必争吧?所以我觉得,越是这样的事情,越应该讲究一个公道,断然不应该先把‘贪污’的大帽子扣在自己人的头上,反而去包庇了外人。试想,若是那卖粮的人做了手脚,我们这些士兵不过是只会打仗、练兵的粗人,怎么能够提防这些奸商的小伎俩?再说,这次购粮,单单高粱就有六千五百斤入库。少了区区的三百斤而已,就算是每只袋子损耗了一把高粱,加在一起也不止三百斤了吧?话说回来,我们这些人可没有几个是账房先生出身,谁是能够带着算盘记账又能挥刀打仗的。”
    苏瑾瑶倒不是说卖粮食的小贩就一定就都是坏人。但也不排除有些奸商就是喜欢动手脚,故意的缺斤少两。
    再加上负责去收粮的那个人粗心大意,清点不准确,没有注意到有的粮食袋子斤两不足的问题。
    毕竟他们都是山寨里出来的,从来都是路上吃饭靠抢的主儿。肯去买粮而不是抢粮就已经够节制了,又怎么可能在意哪袋子多了、哪袋子少了。
    这些小事苏瑾瑶都是能够理解的,她觉得军营里几千人马吃饭、穿衣,也不可能每一笔帐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
    所以,苏瑾瑶才会认定这个古远达确实是有意在刁难那些山寨收编的人。
    再想想楚可凡说的话,她带着人在这里都处处受针对,可见这应该是个普遍现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