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摇落露为霜-《问卿心》


    第(2/3)页

    那麻纸上面写的人不算多,大多都是一些从名字上看便觉年老的嬷嬷,还有一些年迈的宦官。其中看起来像是年轻宫女的只有两个,一个叫阿云,一个叫阿茹。这正是漪房今日在小花园遇到的那两个企图勾引刘恒的宫女,她让腾铃不动声色的打听了二人的名字,便是留了这一招。

    “朕这些日子只顾着前朝,对后宫不甚了解,既然你觉得将这些人遣出去好,那便都送出宫去吧,也好清静些。”刘恒对这些根本不以为意,只要漪房乐意,他是完全没有意见的。

    得到了刘恒的同意以后,漪房自然是大刀阔斧的整顿后宫,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宫里便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人也少了许多,看着十分清爽。

    漪房打理好了后宫,便将注意力放到了两个孩子身上。他们如今一起跟着晁错学习,姐弟二人相互扶持,又相互竞争,都在茁壮成长着。而晁错也逐渐从太子伴读走入了朝堂,开始出现在那些大臣们的眼中。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便是两年过去了。刘恒和漪房一个在前朝,一个在后宫,相互合作,便是天衣无缝。尽管朝中也有大臣提议纳些妃嫔,但都被刘恒以国事家事不能混为一谈为由拒绝了,漪房的盛宠不衰,让宫里的每一名女子都羡慕着。

    但这段时间,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顺利,还有一些让人头痛的事情。比如,民间出现了一个名为“义游侠”的组织,他们仅用了半年时间,便从默默无闻变得家喻户晓。而刘恒在朝堂上,也接受到了大臣的禀报。

    “皇上,如今义游侠的活动十分频繁,实在是不能放任不管了。”欧阳子谦从民间考察回来,便觉此事已经迫在眉睫。

    “为何这样着急?怎么说?”刘恒觉着有些奇怪,从前虽然也听说过义游侠的行动,但他们大多是暗中做些劫富济贫之类的事情,也不曾有大的动作,按理说是不必惹得子谦这样忧心的。

    “如今长安城频频有人报案,说是家中财物遭窃,短短两个月已经有了十几起,且被偷走的都是稀有的值钱物品。近几天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偷窃不成便直接明抢,这些人武艺高强,又合作的天衣无缝,据说从来没有失手过。而那些被他们偷抢了的人家,即使都报了案,官府也从来没有抓到过那些人。”

    “这样严重的事情,朕从前为何没听到半分风声?!”刘恒震怒,如鹰般的双眼在众大臣的脸上划过,这是对他们隐瞒不报的埋怨。

    “皇上,这也不能怪诸位大臣,义游侠这几月的行动太过密集,就算是想上报,也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子谦帮众人说了句话,见刘恒的神色缓和了些,他们才稍稍放了心。

    两年前刘恒刚登基的时候,这些臣子们还是摆出一副老臣的模样,总爱以长辈的姿态教训着他。但这两年期间,刘恒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且都在暗中谋划,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木已成舟。

    这些老臣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当年选中的小绵羊,竟是一只一匹披着羊皮的狼。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他们只能听从刘恒的差遣,在朝堂上真真正正的去做一个臣子,再也不敢僭越半分。

    “只是劫富济贫还好,他们可还有别的行动?”刘恒想着,若义游侠只是一些闲散人员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便还好处理,就怕他们会是从前逃脱的那些吕氏族人。

    子谦想了想,答道:“除此以外,他们还总爱跟官府作对,到如今已经劫了两次法场,将那些判了斩刑的死囚救出去。不仅如此,他们还总会在官府大门口留下一个大大的‘冤’字。”

    “他们劫那些死囚做什么?”刘恒不得其解,便又继续问道,“那些人是否真的有冤?”

    “这臣就不得而知了。”子谦看了看刘恒的脸色,提议道,“皇上是否要臣去查一查?”

    “不必了,朕有其他的打算。”

    “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其中一名大臣突然问道。

    刘恒眼睛一横:“朕打算如何还需要向你禀报?梁大人未免管得太宽了吧!若是有这份闲心,还不如好好管管你底下的那些官员。若不是他们无能,此等小事还需要拿到朝堂上来说?”

    那大臣果然不作声了,但刘恒还是将这件事装进了心里。这个义游侠组织出现的蹊跷,说不定和吕氏余党有关,的确不能放任下去了。

    到了晚上,刘恒便去了椒房殿。漪房知晓他今晚会来此,已经帮他准备好了绿豆汤。只是看他满面忧愁,那端起来的汤便又放了下去。

    “皇上今日朝堂上的事情,臣妾已经听说了。皇上不必太过忧心,若真是吕氏一族的余党,恐怕不止是翻起这小小的风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