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么,王上留住人才的底气,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正在商央踌躇之间,蔺不如却是跑了过来,脸上笑呵呵的。 “丞相,我们又发财了!” 商央一愣。“什么发财了?” 蔺不如比划道:“最近我去国库看了看,核对一下账册。突然发现咱们国库,多了好多银子、粮食、兵器还有建筑材料!” “数量之可观,恐怕能顶上原先海国三城几十年的赋税!即使算上如今海国扩张后150多座城市的领土,那也足够相当于一年多的赋税了!” “有了这笔钱和物资,我们海国就可以连轴运行了!” 蔺不如的很是高兴。 商央有点不解:“怎么国库突然多了这么多东西呢?” 虽然他作为丞相,主抓全国行政,在整体上会有一个把握,对于具体的国库收入没什么特别精确的数额认知。 但是这相当于150多座城市一年多的赋税的量,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哪来的? 蔺不如道:“我问过司农了,他国库有些东西,是民众感念王上仁德,主动送过来的;有些是齐鲁两国以及北方九国的原本国库中,查抄出来归于海国国库的,还有一些建筑材料、兵器装备啥的,的王上订购的。” “毕竟如今海国领土大了,每个地方凑一点出来,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到这里,蔺不如又想起来了什么,继续道:“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东西,就是每一次国库充实的时候,大概就是大将军在前方作战得势的时候。” 商央点零头,道:“果然,前线一旦得胜,我王在后方的物资就马上供应上了。” “如果再考虑到收集物资需要提早准备的话,很可能在姜申还没有在战场上分出结果时,王上就已经提早在为胜利做准备了!” “果然是慧眼如炬,前方战争的情形,一点都逃不过王上的眼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