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眼邂逅-《飞翔吧蒲公英》
第(2/3)页
“我不想要你的东西!还有之前每个月的工资我也会一并还给你!”
“呵呵,肖月礁,你告诉我,你到底想要什么?”蒋冠宇双瞳越发阴冷。
“我想要早点离开这里,今后你和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不需要你的施舍,该还给你的也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你!”
蒋冠宇心里填满酸楚,痛苦地看向月礁,“你对我就这么绝情吗?你告诉我,我哪里比不过那个肖月杨?”
“月杨方方面面都不如你,可是我就是喜欢他!请你不要在我身上白费心思!”月礁说着推开他的胳膊向楼下走去。
蒋冠宇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挫败感,看着月礁的背影,眼眸中散发出摄人的阴寒,转瞬间这阴寒中又仿佛燃起一团火。快速转身大步朝楼梯走去,一把扯住她的胳膊。
“你干什么?”月礁看着蒋冠宇冒着火的眼睛,心里一惊。
“你说我想干什么?”说话间用力拉着月礁的胳膊把甩进自己的卧室。
月礁的脸色陡然变成苍白。
“是你,是你磨光了我所有的耐心!”蒋冠宇说着一步步逼近月礁。
月礁惊悸的瞳孔里映射着渐渐走近自己的人,她悲怆地意识到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的不是环环相扣的圈套,而是命运……
故事发上在华北平原东部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县城——闻安。闻安又名闻安洼,于西汉初年置县,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举世闻名,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闻安县为河流堆积地貌,处于华北平原相对低下部位,地形平坦开阔,为多条河流下游。全县地势自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部、北部形如釜底,洪沥水无下泄之路,自然形成了封闭的洼地。所以闻安又被称为“闻安洼”。
闻安有一种稀有的特产——地梨。地梨其地上的茎叶叫做三棱草,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有水时连年生长,无水时不生。无论水地还是旱地,深埋在土壤中的地梨也不会烂掉,过一段时间,表皮就会脱换一次,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腐烂,所以闻安人又把地梨称为“地下神粱”。
地梨黑皮白肉,富含丰富的淀粉和少量糖份,生食熟食均可,脆硬微甜。熟食时,先去皮切碎晒干,再磨成粉与杂粮面粉混合食用,是一种很好的代粮食品。
地梨又被老一辈的闻安人尊称为“万年粮”,闹洪灾,青黄不接的年月,这种不起眼的黑黑的块根就成了活命的口粮,所以上了年纪的闻安人对地梨都饱含着十分的敬意。现在的孩子们却把地梨当成了解闷的零食。
北和村位于县城西关外,全村大概两千多人口,闻安全县人口四十万出头,北和村绝对算得上是人口大村。
整个闻安县城四周被高高的土堤围绕,古来闻安十年九涝的现实,造就了这独特的地貌。凡村里盖房子,都必须要把地基垫高五米以上,日久天长,闻安县各个村子周围都多多少少地点缀着些大大小小的土坑。后来这些土坑自然演变成鱼塘,自古以来闻安人从来不缺鱼虾吃。
时间一晃到了200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城慢慢向外扩张,地处县城西边的北和村也被包裹在县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北和村村民摇身一变,变成了城里人。
肖月杨的家就在北和村,延伸的县城西关主干道直通到自家门前。斜对面就是县三中,也是县职教中心。妹妹月礁去年大学毕业,就在对面的学校教书。
肖月杨今年三十出头的年纪,独自经营着一家汽修店。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习汽修,手艺好,人又实在,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其实月杨不止能修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还能修理各种农用车、农用机械甚至是家电。
五月份的天气还不是很热,可这正午的太阳光也毒辣得很,肖月杨眼睛扫过学校门口,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学生陆续走出门口。
肖月杨身材魁梧,模样也算周正,长年在户外修车,一张脸晒成了黑红色。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得疼,他抬起胳膊擦一下眼角的汗珠。身旁的自行车一定要赶紧修好,拜托他修车的学生家住在东关,不能耽误孩子中午回家吃饭。
月杨抬头看一眼停在马路对面的黑色轿车,车头上有四个圈圈,是辆好车,在闻安这样的小县城,这种高档车并不多见。月杨站起身去拿工具,走起路来,身子微微有些起伏,他的右腿有残,儿时被小伙伴推到深坑里摔断了腿,落下了残疾。
车上的男子,约摸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墨镜下的一双眼睛百无聊赖地盯着职教中心的门口。他叫蒋冠宇,并不是闻安本地人,南方人,在这里有些生意,所以一年里也会来一两次闻安。
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出校门,被一群学生簇拥在中间的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子吸引了蒋冠宇的注意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