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1918(六)-《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2/3)页

    在此后长达二年的时间里,最终成行的德国人高达二百万之多,其家属大约一百三十万,而工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培训人员达到了十五万,而军事人员也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多,大批失业的德国军官在遥远的东方找到了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和饭碗。

    而不仅仅是德国的传统容克资本家,还有大批犹太人都在国寻找到了新的商机,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18年到1920年短短三年间,总计十多亿美元涌入国市场,使得整个国经济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井喷式的增长,其美国资本占到了二十五亿美金,雄踞第一,其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就投下了七亿美金;南洋华侨等世界各地华侨回乡投资达到了二十二亿美金,占据第二,这个时候不得不感叹国在海外的侨民在创造财富方面真的不是一般的努力;來自欧洲的投资只有十三亿美金,其德国居然占据了70%,而在国的技术引进合作,德国更是占据了总数的80%,在采矿,冶金,制造,军工,重工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德国人的身影,,。

    而这个时候日本人还在为要不要出兵俄国争论不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们身边那个沉睡了近三百年的狮子正进入第二波发展期,离完全苏醒已经不远了。

    王宠惠因为这一次秘密外交的成功,回国后不久就被委任为国民代表大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副部长。

    至于俞大维,也因为在这一次谈判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国安局的通令嘉奖,随后被授予军籍,根据其个人意愿,被安排进入到了军备部系统任职,军衔少校。

    1918年9月11日,冯西克特帅领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抵达国,王振宇亲自到上海接的船,几乎是从这一刻开始,青年军进入到了第二次大规模升级的状态,整个军队的实力由此上升了一个台阶,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几乎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刻板,计划性强,英勇善战也成为了这支军队骨子里的东西,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开始忍不住的颤抖起來,,。

    北京,紫禁城,虽然民国不过才七八年的光景,但是宫墙上墙漆脱落的斑白却忍不住显露出颓败的气息。

    实在不是爱新觉罗家不顾什么皇家的体面了,而是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越來越难过了。

    宣统三年,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年,革命的炮声已经响彻了整个南方,满清政府的财政崩溃,,一边是富的流油的王公贵族不肯拿出半分自己的银子补贴国用,另一边却是穷的叮当响的八旗大爷们一个劲的闹饷,据说他们生來就是兵,可让他们去打乱党,对不起,爷沒这个功夫。

    于是大清帝国在这么一帮子人的努力下轰然倒塌,从这一点來说,要论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庆亲王绝对排在孙文之上,,。

    结果了,袁世凯用每年400万银元的优待条款就换取了清帝退位,合着皇帝的价格就是这么点了,算算看,庆王爷的身家完全可以当二十五年的皇帝了,而八旗那些自诩勇武的将士们在领了最后一次旗饷银后连忙去茶馆遛鸟了,至于大清王朝的死活和他们沒有半毛钱关系,至于明年的饷银沒着落怎么办,明儿的事明儿再说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