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谁敢阻朕,就问问朕手中的宝剑是否答应-《这个始皇真牛逼》


    第(2/3)页

    怎么突然想起修学来了?

    “陛下,大秦万民以吏为师,乃陛下钦定之国策。”

    蒙恬以为陛下喝醉了,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以吏为师固然好,却不足以教化万民也。”

    嬴政眼神露出锐利之色,神色严肃道。

    “陛下,百姓知礼仪,明忠孝,善其事,尽其力,既为顺民也。”

    “诸生博学,闻名以见利,趋之如骛也。”

    “诸子博才,逐利以避害,心计如渊也。”

    “若天下人人以诸生自居,唯名利是图,家国天下安可守?”

    “若天下人人以诸子自居,唯虚名所累,四海八荒安可扩?”

    蒙恬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一连发出两个灵魂拷问。

    嬴政知道蒙恬所忧并非没有道理,但天下万事皆有利有弊。

    愚民之策,固然有益于家国稳定,利于朝廷管控。

    但弊端同样十分明显,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终极会自取其祸也。

    大秦向来以开放傲立于世,无论是巨匠工艺还是经国之策,只要有利于秦,皆来者不拒。

    纳诸子百家之智于庙堂,为国效忠。

    集诸匠百工之力于社稷,为国效力。

    所以无论是兵器工艺,还是谋略施政,大秦都远胜六国,焉有不胜之理?

    大秦帝国无论高低贵贱,每一个人都在为帝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大秦帝国能够一统四海,横扫六国之关键所在。

    “蒙卿自幼也饱读经书,是否也追名逐利?”

    嬴政并没有反驳蒙恬,而是话锋一转问道。

    额!

    蒙恬当即被怼的面红耳赤,低着头,尴尬万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也。”

    嬴政为了缓和蒙恬的尴尬,将未来记忆中的这段话,缓缓说了出来。

    “陛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何还要兴起修学的念头?”

    蒙恬甚是费解,即便冒着不敬的嫌疑,也忍不住疑问道。

    “话虽没错,理也是这个理。”

    “可是蒙卿,善妒者无德,王者无德,又岂能窃据皇权,以驭万民?”

    “君子与小人,瞒不过朕的这双黑色瞳孔。”

    “富不能兼济天下,则为不义,学不能普度众生,则为不仁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