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洗尘不洗心(四)-《天生我材顾不全》


    第(1/3)页

    第102章  洗尘不洗心(四)

    洗尘茶庄不在闹市,此时门前站着很多象陈楚之一样的书生,虽然人多,但都安安静静,并不喧哗。

    顾不全拉着陈楚之挤上前去,一眼就看出洗尘茶庄果然如那位赵兄所说的,唯“清新高雅”四字可表。

    茶庄的门面装饰很简单,  门楣上挂着的不是常见的烫金匾额,而是一块木板子上龙飞凤舞写着“洗尘”二字。

    据说是出自王尚书的手笔,看上去苍劲有力,而浓墨中带了点点朱砂,使得整个木板既显古朴又不失大气。

    左右一副对联,上联:“清茶迎鸿儒”,  下联:“浓墨谢白丁”。

    乃庄主亲笔所书,看来亦是颇有几分造诣。

    门前一位绿衣女子坐着抚琴,  一旁放着一张书案,笔墨纸砚俱全,不时有士子前去一试笔墨,得到一位管事的首肯之后方得从小门入内。

    据赵兄说,这洗尘茶庄的庄主姓沈名白,也曾是一位千里迢迢进京赶考而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由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便留在京城做起了小买卖。

    而他最起初做的买卖,便是和陈楚之一样,支一个小摊代写书信。

    后来,他得到了一位贵人的资助,便寻着这僻静处开起了茶庄,虽然自己不考了,但还是心系那些赶考的学子。

    沈庄主说,因自己淋过雨受过冻,晓得个中滋味,因而义无反顾地资助来京赶考的贫寒学子。

    只要学子有真才实学,  就可以投宿于茶庄,不仅如此,  茶庄还会资助学子应试期间的一应事物。

    他也不需要多大的报酬,只要学子高中之后,为茶庄留下一副墨宝,便当是抵了全部费用,这人情也随之一笔勾销,两下心安,再无负累。

    没有考中也不要紧,倘若肯留下继续备考,茶庄照样收留。不想留下的,茶庄赠银资助回乡,只需要介绍个把有学之士前来茶庄便可。

    既做了善举,又照拂到了读书人的面子与自尊,无怪乎受到学子们如此追崇。

    由于礼部尚书王云郾大人常来茶庄喝茶,更引得天下士子云集于此,其中也不乏家财万贯的大户公子,沈庄主也并不排斥。

    沈庄主说,衡量一个人的是才,而非财。

    但凡有才者,凭一个“才”字进门,  又何必在乎人家富贵贫穷?

    不以强凌弱,  但也不该恃弱仇强,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顾不全想,这真是一个既大慈大悲而又懂得人情世故之人,有一种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洒脱,不由得令她肃然起敬。

    最关键的是,这对于陈楚之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陈大哥,你写得一手好字,不如也去试试?”顾不全道。

    陈楚之望着门楣上的“洗尘”二字,犹豫不决。

    “若能得到茶庄的资助,你就不用为了食宿在街头代人写信了。没了这些烦恼你就可以安心温书,明年春试必得高中。”

    “最起码,不用受那黑心客栈的盘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