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赵云:建功立业,正当其时!-《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3)页

    李绪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向张郃行了一礼后,道:“前时王威、文聘曾数破我大军,然则此次,这二人却几乎没有动作。”

    “我怀疑,他们可能就躲在某个不起眼之处,只等将军犯错,然后便会突然杀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

    “而如此局面一旦发生,赵云则必趁我等后方,甚至……直接进军向北,攻向平春。”

    “虽然随县跟平春之间,并无水路相连,自也无有粮道之说,但这般可能,将军却不得不防。”

    该说不说,李绪确实是厉害。

    不仅仅看到了全局的发展,同时还注意到了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比如说,他们家的发家之地……汝南平春。

    这是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的。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会往那边去想。

    就像是李绪自己说的一样,随县跟平春之间,压根就没有水路相托。

    而这也就代表着,赵云如果想要进攻平春,光是粮草运送一项,就得耗费极大的精力了。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随县到平春之间的道路,大多还都是山路。

    这也是他们没有关注的原因所在。

    但是李绪却提出了另外一个假设。

    如果文聘跟王威出兵了,而且还在他们身后来了一下狠的,那么赵云会不会趁势豪赌一场?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赵云一旦打到了平春,那也就代表着,他不光找到了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同时他还掌握了一条不算太过艰难的粮道。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整个汝南,都将会对赵云敞开门户。

    那时候的赵云,哪怕只是随便出几百兵马,他们这些人也都要头疼无比了。

    “若非仲端,我险些忘了文聘与王威这二人。”

    想到这种可能,张郃狠拍了一下大腿,感慨道:“幸有仲端提醒于我,方才不使我忘怀此事也。”

    “此为一功,主簿且记下来。”

    说着,他转过头便让主簿给李绪记了一功。

    在此之后,张郃一脸谦虚地问道:“既是有如此判断,不知仲端可有解决之法?”

    “此事我也是刚刚想到,因而还未有解决之法。”

    李绪惭愧地退后了一步。

    “诸位可有?”

    张郃点了点头,示意李绪坐回去之后,也就转头看向了其他人。

    大部分的将领,都低下了头。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也有人提出了质疑:“随县与平春之间还是山路,并无可走通道,我看此事可能不大,除非他赵子龙疯了,或者真的找到了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但这种可能并不大。”

    “因为真要是有可以通行的道路,我等早就已经发现并占据了,哪里还轮得到他赵云?”

    这番假设同样也很有道理,张郃听了之后,都忍不住想要赞上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