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新相上任-《家父汉高祖》
            
            
            
                
    第(2/3)页
    司马季主眯着双眼,笑了笑,说道:“那我便算一算啊....”
    他低着头,轻轻算了起来,“此人定然是张不疑!”
    刘敬一愣,“还真的能算出来?”
    “那是自然,他年纪不大,廷尉都对他客客气气的,模样格外俊美,为人骄横,对您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不是传闻中的御史大夫张不疑还是谁呢?”
    司马季主自信的说道。
    “您这是想出来的,可不是算出来。”
    “不,算只是一个方式而已,说到底,都是一种探索...我本人并非是相信这些东西,但是我希望能通过这些东西来探索这个世界...您说,到底什么才是道呢?”
    刘敬一愣,顿时无法回答。
    .........
    此刻,在皇宫内的新亭边上。
    刘安光着脚,很是随意的坐在了一处石头边上,用手臂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惬意的看着远处的水流,不知在想着什么。
    风轻轻吹过他的脸,刘安的目光又跟随着那风的方向缓缓远去。
    刘启等人站在不远处,对着他指指点点。
    “他又开始了....”
    刘祥摇着头,“安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时不时发疯...你说他也不玩,坐在那里做什么呢?”
    刘卬迟疑着说道:“我听闻书读多了都这样。”
    刘祥得意的说道:“还好我从来都不读书。”
    刘启骂道:“你们知道什么...安这是跟古代的贤人们一样在想着大道理呢!”
    “会不会是在想秦家女?”
    几个竖子蹑手蹑脚的走到了刘安的身边。
    刘安的某些行为,对这些竖子们来说,实在是有些太奇怪,他们的这位兄弟,身边总是放着书,偶尔不读书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坐着,通常要坐很久,也不知在做什么..每次询问,都是一些很诡异的回答,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看到这些竖子们前来,刘安笑着看向了他们。
    “你们怎么来了?”
    刘祥小心翼翼的问道:“安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刘安看着周围,忽然感慨道:“我在感受道...我想知道,这道到底是什么啊...”
    这个问题,对于这些竖子们来说,显然是超纲了,他们一脸的茫然,听不懂刘安在说什么。
    刘安却继续说道:“道,它覆盖天承载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触顶,深至无法测底,包裹着天地,无形中萌育万物....用天作车盖就没有什么不能覆盖了,以地做车厢就没有什么不能承载了,用四季作良马就没有什么不可驱使的了,用阴阳做御手就没有什么不完备的了....”
    几个竖子面面相觑。
    听着刘安一如既往的自言自语。
    “他到底在说什么啊??”
    刘启沉默了片刻,“大概是很高深的学问吧。”
    “这就是老师从来不骂他的原因吧?”
    “老师不骂他是因为害怕大母赐酒吧?”
    “放屁!”
    几个竖子站在刘安的身边嬉笑打闹,而刘安自顾自的感慨着这个世界,这一幕,形成了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大汉之初,或许韩信可以带一个“子”字,算成兵家的圣人,只是兵家这个概念太大,没有办法确定,而韩信又没有自己书写的兵法传世。往后的做题家们,无论是叔孙通,张苍,浮丘伯,陆贾,贾谊....
    他们都很有学问,可还是配不上一个“子”字,比起圣贤还是差了那么一步。
    而大汉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圣贤,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被称为刘安子,汉后多称为淮南子,这个淮南子,不是说是淮南王的儿子,而是一个敬称,就如孔子,荀子,韩非子是一个道理的,不过,此刻的韩非子还叫韩子,只是后来出了一个韩愈,他才变成了韩非子。
    他在后来没有获得先贤那般的超然地位,主要就是他的事迹影响了他的名誉,大汉也不敢吹捧一个反贼啊....
    此刻,这位萌芽之中的圣贤,已经诞生出了对道的探索意识。
    刘长自然也不知道,自己苦苦想要培养出的圣贤,其实一直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刘安只是待了片刻,就起身准备前往厚德殿。
    傍晚了,他还要让阿父帮忙着整理墨经呢。
    在他离开之后,刘祥也迟疑了片刻,看着周围,问道:“这道到底是什么呢?”
    刘贤捅了捅刘启的腰。
    “兄长,要不要我去叫太医令??”
    刘祥又苦涩的感慨道:“这道,大概就像秦将军的女儿那样令人难懂吧.....”
    .......
    “阿父,您看看这个...墨经上说....”
    “哦,小孔成相啊,他说的是对的,光是直线传播的,不用修改。”
    第(2/3)页